查看原文
其他

悦读 | 一封声色俱厉的信

2015-10-02 周质平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

JZHPRESS 悦读


胡适如何“示子”


微信号:jzhpress



(胡适夫妇与两个儿子)

胡适在五四前后的新派人物中,向以温和包容见知于世,但在1930年6月29日写给长子祖望的信中,我们却看到了少有的严厉:


祖望:


今天接到学校报告你的成绩,说你“成绩欠佳”,要你在暑期学校补课。


你的成绩有八个“4”,这是最坏的成绩。你不觉得可耻吗?你自己看看这表。


你在学校里干的什么事?你这样的功课还不要补课吗?


我那一天赶到学堂里来警告你,叫你用功做功课。你记得吗?


你这样不用功,这样不肯听话,不必去外国丢我的脸了。


今天请你拿这信和报告单去给倪先生看,叫他准你退出旅行团,退回已缴各费,即日搬回家来,七月二日再去进暑期学校补课。


这不是我改变宗旨,只是你自己不争气,怪不得我们。


爸爸

十九,六,廿九


这真是一封声色俱厉的信。


胡祖望生在1919年3月16日,写这封信的时候,刚过11岁生日不久!跟一个11岁的孩子讲“可耻”,“丢我的脸”,“不争气”,真不知祖望能懂得多少。一个最能演说,最能运用“大众语”使“妇孺能解”的白话文大师,在和自己儿子说话的时候,怎么就忘了祖望只不过是一个11岁的孩子!


这封信收在1994年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耿云志先生主编,安徽黄山书社影印出版的《胡适遗稿及密藏书信》中。在现有的材料中,胡适“示子”的家书,仅得给胡祖望信两通,胡思杜信四通。



(1946年9月,胡适(中)与傅斯年(左一),胡祖望在北平)


在另一通给祖望信中,胡适训勉儿子要“操练独立的生活”,“操练合群的生活”,要“感觉用功的必要”。在第一条之下,他指出:


最要紧的是做事要自己负责任。你功课做的好,是你自己的光荣;你做错了事,学堂记你的过,惩罚你,是你自己的羞耻。做的好,是你自己负责任;做的不好,也是你自己负责任。……


这样的口气与其说是一封写给孩子个人的信,不如说更像校长周会时对全体学生的演说。


在说到“用功”这一点时,胡适有如下一段话:


你不是笨人,功课应该做得好,但你要知道,世上比你聪明的人多的很,你若不用功,成绩一定落后。功课及格,那算什么?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,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。功课要考最优等,品行要列最优等,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,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。


这封信写在1929年8月26日,祖望10岁。做名父之后,真不容易!


当然,这段话是用浅近的白话写的。但是这样的“示子”,无论就内容而言,就语气而言,与曾国藩的“示纪泽”相去并不太远。一个新文化运动的领袖,一个主张“全盘西化”的自由主义者,一个受过完整美国高等教育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,在父子的关系上,却是彻彻底底的中国本位主义者,不但是“中学为体”,而且“中学为用”。



(胡适与长子胡祖望,媳妇曾淑昭,孙子胡复)


1939年9月21日,胡适任职驻美大使,写了一封信给江冬秀,在信里提到他们两人与孩子的关系:


冬秀,你对儿子总是责怪,这是错的。我现在老了,稍稍明白了,所以劝你以后不要总是骂他。你想想看,谁爱读这种责怪的信?……


你和我两个人都对不住两个儿子。现在回想,真想补报,只怕来不及了。以后我和你都得改变态度,都应该把儿子看作朋友。他们都大了,不是骂得好的了。你想想看,我这话对不对?……


……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。平时不同他们亲热,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,习气不好。


我初读这封信曾大受感动。试问有几个父母能有如此悔悟?能有几个父母曾把孩子当朋友看待?可悲可惨的是等我们悟到错待孩子的时候,孩子往往已经不再是孩子了。许多事一生都只有一次机会,一旦失去是不能重来一回的。


胡适在1920年8月,生女儿素斐,1925年5月素斐病逝,死时还不到5岁。1927年2月5日胡适在纽约作悼亡女《素斐》的诗,收入《尝试后集》,在作诗的当天有信给江冬秀:


我想我很对不住她(作者案:素斐)。如果我早点请好的医生给她医治,也许不会死。我把她糟掉了,真有点罪过。我太不疼孩子了,太不留心他们的事。所以有这样的事。今天我哭她,也只是怪我自己对她不住。



(1924年胡适三个孩子胡祖望(右),胡思杜(中),胡素斐(左)与保姆合影)


“太不疼孩子,太不留心他们的事”,我想是许多“成大事,立大功”的父亲所共有的忏悔。胡适至少还是个能经常反省的父亲,有多少从不过问孩子生活的父亲,就连这点惭愧也不曾有过。


中国的伦理规范一方面极重视家庭;但另一方面,却又强调一个男人不能为家室所羁绊,所谓“男儿志在四方”,所谓“儿女情长,英雄气短”,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话,在一定程度上,都是为一个有家而不回家的男人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依据。


“家”只是一个“老弱妇孺”的收容所,这反映的当然不只是一个伦理问题,也是一个经济问题。但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纵容甚至鼓励父亲不为孩子所累,也是不争的事实。而五四时期,许多新派的知识分子,在这一点上,却又是相当传统的。




JZHPRESS,悦读九州

选摘自《现代人物与文化反思》

周质平 著

九州出版社出版




内容简介:


本书收录了周质平先生多年来有关现代学人与文化反思方面的文章,共分三个部分。


人物研究中涵盖了胡适、林语堂、赵元任、余英时等现当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学者,论述着重在思想史层面的分析。


语文发展的内容,重点关注现代中国汉字命运的探讨以及简化字、世界语等话题,对百年来的语文发展提出独特的见解。


随笔杂文部分,汇集了作者近20年来文化反思方面的文章,内容精练,论断清晰,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。



更多好文

点击标题直接阅读

林语堂与鲁迅


这真的是民国?


蒋介石:日记里“胡说”与“狐仙”


胡适:“反对留学”的留学生


胡适晚年抱怨“五四”是“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”


胡适:过有意思的生活


胡适:人生的三个药方


胡适:人生就算是做梦,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


胡适:每天花一点钟看十页书,每年可看三千六百多页



更多好文请回复“民国”




点击阅读原文,加入读书会,成为会员,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;另,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《读·享 | 九州》电子杂志。


JZHPRESS,悦读九州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



带您走进一个教科书外的世界,

让您的阅读充满智慧与喜悦。

——悦读



Copyright ©2015年

九州出版社读享团


Email:jzhpress@126.com

企鹅:2635599399

个人微信号:jiuzhou911,暗号:寂寞就读书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